黃愷婷,呂雅鑫
(1.廈門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福建 廈門 361000;
2.廈門醫學院黨政辦公室(對外合作處),福建 廈門 361000)
偉大建黨精神蘊含著豐富的育人價值,是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寶貴資源和思想根基。將偉大建黨精神有效融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構建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校園育人軟環境“三位一體”的育人體系,是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時代新人的現實要求。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首次提出并闡釋了偉大建黨精神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指出:“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盵1]偉大建黨精神穿越歷史時空而歷久彌新,是一個邏輯縝密的有機整體,其中蘊含著民族復興偉業的歷史感召、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基礎、中國共產黨建黨實踐的總結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化土壤。
首先,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是堅持真理、堅守理想。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征程中,攻堅克難、經受一次次的風險和考驗,其原因就在于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真理、堅守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國共產黨不斷地推進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深刻地書寫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開啟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崛起歷程。
其次,中國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與時代使命是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中國共產黨從來都將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始終將為人民謀求幸福,為中華民族謀求復興放在心中。也正是因為和人民的血肉之親,才能絕處逢生,從一個勝利邁向另一個勝利。
再次,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風范與意志品質是不怕犧牲、英勇斗爭。中國共產黨的精神風范和意志品質就是在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時,始終保持斗爭精神、頑強意志、堅定不移地向既定目標奮力前行。正是這種精神風范和意志品質,任憑歷史的變遷、國際形勢的跌宕起伏,也能永遠煥發出新的生機而引航時代。
最后,中國共產黨人的擔當就是對黨保持絕對的忠誠、不負人民的重托。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履職盡責,積極作為,永遠和人民在一起,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
始終心系人民、忠于人民、奉獻人民,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不斷地開辟新的道路,走向光明的未來。
首先,以偉大建黨精神引領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堅持真理、堅守理想是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內涵之一,堅持真理和堅守理想就是要培育大學生的擔當與使命,為實現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進行不懈奮斗。當前,大學生整體上是奮發有為的,理想信念是堅定的、政治立場是正確的[2]。然而,也存在一些“佛系”青年,他們心無大志,且不在意個人與國家的前途、命運。這就需要用革命人物事跡、歷史事件中的偉大建黨精神激勵廣大青年學子,幫助他們錘煉不畏強敵、不懼風險、敢于斗爭、勇于勝利的品質,牢固樹立將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共產主義的信念,與自身的抱負和國家的前途相聯的正確人生觀。
其次,以偉大建黨精神強化大學生的使命與擔當。通過偉大建黨精神教育,讓大學生深刻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自覺增強大學生為實現中國夢的使命感,砥礪初心、接續奮斗,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志存高遠、奉獻青春。同時,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要求大學生持續深化對黨的性質宗旨、奮斗目標等黨史知識的學習,接受偉大建黨精神的洗禮,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努力。
再次,以偉大建黨精神鑄就大學生拼搏有為的青春底色。通過偉大建黨精神,使大學生認識到前進道路上無論面對何種艱難險阻和風險挑戰,都要有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革命精神,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頑強拼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一路走來就是在斗爭中求得生存、獲得發展、贏得勝利?!盵3]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無數共產黨人拋頭顱灑熱血,堅持斗爭,贏得了革命的勝利;
無數人努力奮斗,無私奉獻,才鑄就了今天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這些都是奉獻精神和奮斗精神的生動體現。如今,世界正歷經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保護主義等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國際力量對比發生深刻的變化。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引導大學生深刻理解當下國內國際形勢,識大局明大理,錘煉青年大學生敢于吃苦、勇于奮斗的品格,鼓勵他們下到基層,在平凡的崗位上恪盡職守、艱苦奮進,同億萬人民群眾一起,努力拼搏,積極有為。
最后,以偉大建黨精神厚植大學生愛國情懷。通過“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精神意涵,培育大學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傳承奉獻精神,將自己的青春和才華奉獻給黨和人民。在追夢途中,要始終牢牢記記習近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4]15的囑托,與人民同舟共濟。大學生在有理想、有本領和有擔當的條件下,更必須忠誠于黨和人民。具體來說,大學生干部在任職期間,要恪盡職守,為學校、老師、同學做貢獻,想同學所想;
大學生黨員要響應黨的號召,積極參與黨和學校的活動,為群眾辦實事;
走上工作崗位后,要盡心盡責,為人民服務等等。偉大建黨精神詮釋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愛國情懷,這些愛國情懷就是我們開展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沃土,更是我們培育新時代青年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源泉。
高校應充分發揮偉大建黨精神的育人功能,以“課程思政”和“思政課程”為抓手,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之中、課堂教學之外以及校園文化軟環境中,構建以偉大建黨精神引領下的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校園育人軟環境“三位一體”育人體系,從而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和實效性。
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使“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目標一致,實現各個學科之間的融合教學,從而加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與育人的重要性。要將偉大建黨精神有效的融入各學科課堂教學當中,進而有效的推進“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建設。
一方面是將偉大建黨精神有效地融進“思政課程”中。大學生普遍比較喜歡聽與自己有關的或自己關注的東西,對于現在的大學生而言,建黨精神可能更多的是一些抽象符號和特殊記憶。由此,要針對大學生具體需求,全方位地將偉大建黨實例融入高校具體的課程教學之中。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是教師要立足課程內容、與時俱進,在教學中融入中國共產黨人在偉大建黨歷程中的具體實例。如講述“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建黨精神時,不僅可以列舉各時期共產黨人堅守理想信念的典型事跡,而且可以與“抗疫”精神相連接,講述醫護工作者的抗疫故事;
講到“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建黨精神時,可以利用冬奧會的契機,分享奧運健兒奮勇拼搏的故事,等等。其次是教師要根據具體課程中學段的實際需求做不同講述。如針對大學一年級新生重點幫助他們樹立理想和信念,而對于大四學生,把建黨精神和就業相結合,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就業觀和奮斗拼搏的意識,從而使學生將個人的發展融入國家的復興大業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功立業。再次是課堂教學中要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影響思想政治理論課育人效果的直接因素是課堂教學質量。為了切實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讓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活”起來,根據授課內容結合建黨精神,運用案例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自由討論法、辯論賽、分享讀書體會、課堂演講等方法,通過學生自己查閱、講述、討論百年黨史故事,增強課堂感染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另一方面,是將偉大建黨精神有效的融進“課程思政”中。其他學科專業課教師應努力挖掘偉大建黨精神教學素材,將建黨精神和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相結合,豐富教學內容。在具體課程教學中,要求教師挖掘課程中隱性的建黨精神資源,如醫學課程中,以傅連暲等紅軍醫官的故事,使學生理解紅醫精神及其時代價值,自覺擔當起醫生的使命。通過將建黨精神轉化為教學素材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其他課程中,充分發揮所有課程的育人功能。此外,要努力提升高校教師的黨史理論素養和教學能力,通過黨的歷史與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標,找準建黨精神與教學內容的契合點,提升育人實效。學??梢酝ㄟ^教學觀摩、說課、理論知識比賽、聘請名師大咖進行教學指導等方式,不斷提升高校教師的黨史理論素養和教學能力。唯有這樣,才能把偉大建黨精神講得深、講得透、講得有底氣,讓建黨精神真正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之中。
偉大建黨精神是在百年建黨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實踐性是它鮮明的特色。當前,可以把體現偉大建黨精神的動人故事融入第二課堂,開展不同形式的實踐教育,在實踐中加深大學生對偉大建黨精神的體驗與省悟,在實踐中實現對偉大建黨精神的深刻認識與思想認同。近年,國家鼓勵凸顯紅色旅游的教育功能。紅色旅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嶄新形式,通過先進革命事跡展示、情景再現等寓教于樂的實踐方式,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革命先烈的事跡、體悟了建黨精神,傳播了愛國主義精神。
首先,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課程實踐。課堂實踐教學是高校傳輸知識的一個主要途徑,亦是展開思政教育的重要陣地之一。課堂實踐教學離不開課程優化與實踐。思想政治教育應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步伐,唱響時代主旋律,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和黨治國理政的最新成果通過課程實踐傳輸給學生。
其次,積極開展以偉大建黨精神為主題的實踐活動。教學的范疇既有課堂理論知識的講授,也有課堂之外的社會實踐活動。兩者相互輔助,相輔相成,共同實現教學目標。偉大建黨精神一方面要進入高校德育課程教材,在課堂上與學生見面,另一方面也要通過各類主題實踐活動,將偉大建黨精神展示在學生面前,與學生“親近”。雙管齊下,發揮育人合力,提升育人實效。
最后,將偉大建黨精神與地方紅色文化相結合,構建實踐育人平臺。狹義地說,文化是行為方式,精神是思維方式。精神只有在文化的土壤里才會煥發更絢麗的光彩,反過來說,精神的不斷傳承也會影響文化的發展。新時代,人才的培養不僅要繼承建黨精神,而且還要把弘揚紅色文化與黨史學習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為大學生搭建一個成長的平臺。
校園文化是在長期的積淀中形成的,最能體現一個學校的價值觀念、辦學思想、群體意識和行為規范等。將偉大建黨精神有效融入校園物質文化、校園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之中,營造良好的育人軟環境,充分發揮偉大建黨精神的育人實效,將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環境育人三者充分結合,構建“三位一體”的育人體系。
首先,將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包含校園硬件設置,又包含教學樓、行政辦公場所、圖書館等室內環境的布置與創建。校園物質文化具有顯性特征,在“不說話”的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中也可以發揮出育人功能。學生受校園物質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也能夠在價值觀念方面受到影響。偉大建黨精神是歷史的范疇,也是文化的范疇,還是意識的范疇,它可以通過一些物質形式展現出來,比如將偉大建黨精神用文字和圖片描述出來,制作宣傳板,以靜態的方式將黨的光輝歷程在校園內展示出來。除了靜態展之外,還可以有動態展,黨史讀書角、黨史宣傳室等等,在固定的區域將偉大建黨精神通過各種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展現出來,將其融入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從環境育人的視角出發,營造好氛圍,布置好場所,發揮好偉大建黨精神育人作用。
其次,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校園精神文化相比較于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展示出來的看得見的校園文化,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價值觀念層面和群體意識層面的校園文化,是一種蘊含的精神價值,諸如辦學思想、行為規范、價值觀念等等。校園精神文化具有隱性文化的特征,它所發揮出來的育人功能就像春雨,潤物細無聲。偉大建黨精神蘊含著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等時代因子,這與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所追求的價值觀念相契合,校園的精神文化離不開對真理和理想的追求,也離不開對初心和使命的踐行。因此,將偉大建黨精神所蘊含的時代因子融入校園精神文化建設之中,將其育人價值與校園精神文化建設相融合,培育適應時代發展需求的人才。
最后,偉大建黨精神融入校園規章制度建設。校園制度文化包括學校的規章制度,它是學校各項活動能夠得以正常運行的保障。制度文化建設,在制定詳細的規章制度之外,還需要執行規章制度的隊伍,用以確保校園制度落到實處,發揮實效。從偉大建黨精神中凝練組織建設方面的優勢因素,將其融入校園制度文化建設中有利于培育良好育人風氣和氛圍。
猜你喜歡建黨育人思政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建黨百年頌西江月(2021年3期)2021-11-13建黨百年音樂天地(音樂創作版)(2021年7期)2021-10-13慶祝建黨百年(五闕)水上消防(2021年3期)2021-08-21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思政課“需求側”當代陜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當代陜西(2019年9期)2019-05-20